观书有感其一其二两首诗的意思解析与赏析

一、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创作背景

朱熹的《观书有感》共两首,写于南宋庆元二年(1196年),当时他因政治风波避居福建,在讲学期间创作了这两首诗。诗虽名为“观书”,实则借天然景象和日常生活现象,阐述深刻的哲理。

第一首: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以清澈的池塘比喻读书时心境的明澈,暗指进修能使人思考通透。

第二首:“昨夜江边春水生,蒙冲巨舰一毛轻。”则通过江水上涨后大船轻松航行的现象,比喻进修积累到一定程度后,难题天然迎刃而解。

这两首诗的核心意思是什么?其实都在强调积累与顿悟的关系!

二、观书有感其一的意思解析

“半亩方塘一鉴开,天光云影共徘徊。”——这半亩大的池塘像镜子一样清澈,倒映着天空和云彩。朱熹用“方塘”比喻人的心灵或聪明,只有不断进修(活水注入),才能保持思考的清晰与活跃。

“问渠那得清如许?为有源头活水来。”——为什么池塘如此清澈?由于有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。这里的“活水”象征新聪明、新思索。诗人告诉我们:进修不是一蹴而就的,需要持续输入,才能保持思考的鲜活。

简单来说:这首诗的意思就是——读书进修要像活水滋养池塘一样,不断更新聪明,才能让心智永远明澈。

三、观书有感其二的意思解析

第二首更具画面感:“昨夜江边春水生,蒙冲巨舰一毛轻。”昨夜江水上涨,巨大的战船变得像羽毛一样轻,轻松漂浮。

“向来枉费推移力,此日中流自在行。”——以前费尽力气也推不动的大船,如今在江心却能自在航行。这里用“春水”比喻聪明的积累,而“巨舰”则代表难题或学问的突破。

什么意思呢?朱熹想表达:进修前期可能觉得困难重重,但只要坚持积累(春水涨满),终会迎来豁然开朗的时刻。就像大船,水浅时推不动,水深时却能自在航行。

四、两首诗的共通哲理

虽然两首诗的画面不同,但核心意思是一致的:

1. 积累是关键——无论是“活水”还是“春水”,都强调持续进修的重要性。

2. 量变到质变——聪明积累到一定程度,天然会突破瓶颈(巨舰轻松航行)。

3. 心智的清澈与自在——进修不仅能解决具体难题,更能让思考更通透(方塘映照天光)。

想想看:我们读书时是否也有类似体验?一开始觉得难,但随着聪明储备增加,突然就懂了——这不正是朱熹所说的“春水生,巨舰轻”吗?

五、划重点:观书有感的现实意义

朱熹的这两首诗,表面写景,实则讲进修之道。观书有感其一的意思强调持续输入的重要性,其二的意思则突出积累后的顿悟。

对我们现代人来说,这两首诗依然适用:无论是读书、职业还是生活,只有不断进修、沉淀,才能在关键时刻游刃有余。下次当你觉得进修吃力时,不妨想想——你的“春水”涨够了吗?

版权声明

为您推荐